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司要闻 【评论】三问“质量观”-b体育手机网页版登录入口

【评论】三问“质量观”

日期:2024-03-18 来源:椒花项目部 作者:彭婧楠 字号:[ ]

从去年两会热词“高质量发展”到今年两会热词“新质生产力”,都离不开质量的“质”字。查阅新华字典,对质量的定义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高质量顾名思义指的是好的产品和工作,而新质生产力是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二者都代表了一种发展的方向,就是追求更高更好更优的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考察中央企业时特别指出,“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技创新的广度显著加大,速度显著加快,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显著增多,如果说工程建设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那么“质量观”就是那一根指挥棒。如果把时间轴拉得更长,从“可持续发展”到“高质量发展”,水电八局向质量进军的路线非常清晰,脚步也异常坚定。

现在水电八局改革攻坚的大船已行驶到深水区,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面临新的“成长的烦恼”,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是否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冲突?是否要“一视同仁”进行质量管理?新格局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践行长期的“质量观”?我们不禁要三问“质量观”。

不是只顾经济效益的片面“质量观”。一提到质量,往往想到的就是更多的投入、更多的成本。从宏观环境来说,当前社会的发展已迈入新阶段,从根本上来说,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整个国家、社会、老百姓对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反观我们企业的发展,需要改变以往质量与成本投入的矛盾关系,找到新的增长点,激发质量型发展动力。

不顾客观条件和经济规律、不重视技术和创新水平的提升,盲目追求量的增长,走“只顾数量、不顾质量”粗放发展老路,是无法到达新的目的地的。习总书记强调,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要实现的不是简单的量的扩张,而是要更有效率、更高水平的量的增长。“一枝独秀不是春”,单一追求成本效益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以质量推动创效才能“百花齐放春满园”。要把质量的要求放大到企业发展、工程投建营的全局,真正让质量成为一条管总的要求,贯穿到企业发展的筋骨血脉,工程建设的砖墙土瓦,成为激发发展动力的“内生”基因。

不是只顾一域的狭隘“质量观”。有的人认为追求质量是有前提的,是时机条件成熟后考虑的事情。在地处偏远,条件困难的施工项目,追求质量是有些“矫情”的偏执之举。其实不然,质量的要求是“放之四海皆准”,是所有项目都必须贯彻执行的,是“一个都不能少”。

行军打仗,有先锋队、主力军,有负责攻城拔寨的,有负责防御压阵的,各有其用。不可否认有些偏远或新兴项目,在技术规范上没有先行示范,需要快速占领市场,工程建设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同的工程类型、施工工艺,不同的地方特色、区域特点,应先行示范建章立制,找准定位及适用规范。以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在正确的时点和场景,做正确的事情和行为,下最大的功夫和气力,求最好的结果和成效。质量不仅是对重点大型项目工程的要求,更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有了“质量”的金刚钻,才能揽立身的“瓷器活”,最终我们要靠“质量”站稳脚跟。

不是只顾一时的短期“质量观”。有的人认为,在项目生产经营的高峰期,工程进度“迫在眉睫”,节点目标“环环相扣”,稍有“阻碍”会影响生产进度的“高歌猛进”,而我们强调“质量第一”只是为应对业主、设计、监理的“权宜之计”。

其实不然,我们追求质量不单单是满足于外部环境要求,更多的还是立足于我们自身的实际,重视质量不是简单的“应付之策”“应时之举”,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打铁要看自身硬”,标准规范与时俱进,有的人又把对质量的要求与跟风对应起来,然而“血淋淋”的现实已经不止一次告诉我们,只有符合长期发展要求的“质量观”才是“王道”。以长远眼光定义的“质量观”要求的是我们方式的“升级”,动力的“换挡”,目标的“迭代”,是需要我们转换思路,“积跬步至千里”“积小胜为大胜”,是在奔赴光明和荣耀的征程中的“必经关”。

水电八局有着72年的质量技术沉淀,将鲁班、大禹、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等工程质量奖项尽数收入囊中,在成绩的背后,是始终对质量执着的追求。“建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今天的工程就是我们明天的品牌,以质量求效益,用质量创品牌,树品牌就要锃亮我们的金“质”招牌。“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三问“质量观”,学懂弄通,方能作实,坚持全面、全局、全系统的“质量观”,有所为又尽力而为,才能烧好质量这一道“大菜”、“硬菜”,朝着建设美好生活一路向前!






浏览次数:
网站地图